“灵长类动物交流与人类手势沟通:多模态语言研究带来什么?”讲座举行

发布者:4556银河国际在线发布时间:2023-04-18浏览次数:64


4月18日,由沪江院主办的名师讲堂在军工路470号校区第一教学楼300教室如期举行。

德国洪堡学者、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老龄语言与看护研究中心秘书长、语言学与多模态符号学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黄立鹤副教授为在场一百五十余位本科生带来了题为“灵长类动物交流与人类手势沟通:多模态语言研究带来什么?”的精彩讲座。



黄教授首先从国际语言学界愈加热点的多模态语言理论(multimodal language theory)的建立等开始讲解,他借用北京大学王士元教授“人类沟通以语言为其最精密的成品,但它的源头却一点也不起眼,是从最初的共享意图发展而来……以手指物、比划示意等沟通手势,听了口说语言演化的平台,最后演变出语言句型。”的理论观点,这一言说表明人类婴孩在语言发展之前的早期阶段已经开始使用手势和声音完成正常交流。



多模态也体现了人类认知发展的重要变化,并且应用多模态并不局限于人类,部分灵长类动物可通过手势交流互动,所呈现的模式部分结构与人类语言交流相似。多模态属性还覆盖于人类成年个体交际过程,因为语用交际的资源选择本身是多模态的,而多模态的非言语行为则可提供重要的补偿资源。譬如,从语言障碍研究视域来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会同时产生的比例较高的模糊性话语指称和模糊性指代手势,亦即个体在发生语言障碍后所采取的多模态补偿策略。以上诸多现象说明,从多模态视角观察语言,既有其神经认知基础,也反映了个体发生和语言演化的事实。

黄教授总结到多模态语言理论的价值反映着人们对语言本质的深入认识,能够指导我们从新的语言观来研究语言交际现象,将带来语言学研究的创新范式。在讲座终末,黄教授另就同学们提出的数个问题给予了耐心细致地回答。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