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文化十讲”第六期第二讲“明清之西学”举行

发布者:4556银河国际在线发布时间:2021-09-27浏览次数:171


 926日,由4556银河国际在线主办的沪江名师讲堂——“中外文化十讲”第六期讲座式课程的第二讲在军工路334号南校区卓越楼430教室如期举行。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哲学学会副会长徐洪兴教授为在场的150余名本科生带来了题为“明清之西学”的精彩讲座。


 

 徐洪兴教授提出西学东渐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鸦片战争之前,罗马教廷天主教的耶稣会士给中国带来了天文历法学、数学、物理学、机械工程学、地理学等方面的先进知识。其中以利玛窦为代表的传教士,能够入乡随俗,尊重中国的传统文化,间接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直到到了康熙时期的礼仪之争而中断;第二阶段开始于鸦片战争前后。以被誉为“开眼看世界”的林则徐为代表,其后魏源编订《海国图志》,促进了中国人对西方的了解。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奕䜣等通过洋务运动的开展,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加速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中国开始创办新式学堂,向美国、欧洲派遣留学生。以詹天佑为代表的赴美留学生,努力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第三阶段从陈独秀、鲁迅等人开始,先贤进一步认识到,中国迫切需要的是伦理的革命,这就体现在“五四”新文化运动对德先生(民主)和赛先生(科学)的呼唤。


   

  最后徐教授援引冯友兰的话作为总结:“以前所谓西洋文化之所以是优越的,并不是因为他是西洋的,而是因为他是近代的或现代的。”,中华文化中自古有非常优秀的东西,但我们在坚持文化自信的同时,也要认识到自身的不足,要勇于向西方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学习,这样才能发扬光大产生更优秀的中华文化。



Baidu
sogou